找到相关内容10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赞法华传(1)

    。进誉杨邑。有光学众。具戒之后。声闻转高。开皇末岁。炀帝晋蕃置四道场。国司供给。以藏名解着功。召入慧日。礼事丰厚。优赏异伦。王又于京师。置日严寺。别教延藏往彼居之。然。京师欣尚。妙重法华。乃因其利即而...坐。种种顾问。便遣通事舍人卢正方。送璪还山。为智者。设一千僧斋。度四十九人出家。施寺物二千段。米三千石。并香苏等。前后凡经八回。参见天子。并蒙喜悦。供给丰厚。以贞观十二年。卒于寺。春秋八十三矣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5857527.html
  • 元杂剧与佛教

    元杂剧与佛教   【作者】陈洪   【内容提要】  元代杂剧与佛教的存在形态有着特别的关系,包涵着十分丰厚复杂的精神文化内容。长期以来研究者甚少关注,故本文尝试做一次梳理探索,以俟更深层次的掘进。   有元一代,历史仅仅百年左右(以有“元”之国号计算为98年,自灭金算起亦不过130余年),而见于著录的剧作就有七百余种(准确数字则见仁见智 ① ),明人更有千种之说 ② 。元代文人的创造力很大程度...

    陈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5057688.html
  • 中国禅宗与日本初传的禅

    延寿撰《宗镜录》百卷,提倡加强读书,以使“圆融”更为丰厚,从而明佛、菩萨、众生皆有清净佛性。  法眼宗在宋中叶后虽衰微,但却从延寿开始传入朝鲜,在鸭绿江彼岸弘扬。  “五家禅”的相继确立,当在唐末五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0057752.html
  • 20世纪中国佛教教育事业之回顾

    住持的继承跟佛学水平并无必然联系,反而与年资辈分、人际关系密切相关,导致僧尼多不求学上进。最后,替人做经忏佛事的丰厚收入的引诱也使大部分沙弥僧无意求学。当然,传统丛林教育也不是没有优点。首先是师徒式教育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757998.html
  • 龟兹: 尘封千年的神秘往昔(1)

    丰厚的滋润,就像一片适于生长各种植物的肥沃土壤,自然风吹来的种籽纷纷掉落,便开始萌发出色彩缤纷的艳丽花朵。   第一部分 龟兹的阳光第2节 佛窟与艺术  佛教石窟最初开凿于印度南部,渐渐随佛教东传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558013.html
  • 中国的名胜古迹(1)

    出来的殉葬品都很丰厚贵重,墓室的雕刻艺术也很有价值。1968年,河北满城县西南陵山主峰东坡上,发现了两座西汉墓,墓主人是汉景帝的庶子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[wǎn晚]。两墓都是凿山为陵,布局仿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758016.html
  •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

    七年,所闻所履,百百有二十八国。一路求师访道,礼拜圣迹,一路习诵经籍,学穷三藏。行之所至,莫不名王拜首,圣侣摩肩,资给之丰厚,自不待言。  玄奘业成思归,占相于尼乾。尼乾谓“师住时最好,五印度及道俗...

    张锦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858428.html
  • 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

    环节,是非常直接的。这一切无一不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,因此佛教的信仰者和佛教的团体必须对财富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—贫穷的佛教不是佛教,贫穷也不应是佛教徒最佳的选择。我这样的结论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是我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1958654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人

    厚重》,什么意思呢?说并不排除作为一种通俗的读物,它是有很浅俗的一面,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现象,我们从中可以读出来的文化意义,可能是很丰厚的,就像卫慧这样的“美女作家”,即使我们不喜欢她的作品,但是为什么...

    陈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358933.html
  • 藏文化特性论探(下)

    走向中心的拉萨”。到了拉萨,他投身于藏地最大的伽蓝城邦哲蚌寺。学识日益丰厚,性情依然故我。吟诗作画,交友娱乐,行走于宗教与世俗之间,让当时和后来的正统的人们嗤之为“放荡不羁”。在拉萨的几年里,他目击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659067.html